夜
小
中
大
周二上午,和銷量統計單一同送到葉昭手裡的,是一份名叫《周刊大眾》的雜誌。
「這本雜誌是?」葉昭有點好奇。
「葉昭桑看看吧,上面有你的報道。」辦公室的職員佐藤秀行道,不過看他臉上悠閒的表情,裡面肯定沒寫什麼不好的東西。
葉昭把雜誌放到一邊,先拿起了銷量排行榜。《虹》雖然是首熱門曲,但是跟那種妖孽名曲比還差了不少,所以葉昭也沒打著這首歌能大殺特殺一個月的主意。發售第三周時的ms效應讓本該自然回落的單曲銷量在當周暴漲到四十萬,一舉晉級百萬單曲俱樂部,而到了這周的第四周,效應消退以後,銷量也跟著回到了正常的單曲第四周水平,以九萬餘張的成績,占據周榜第三名,排在他前面的,則是當周發售的兩張新單曲。
看完榜單,葉昭開始看那本周刊雜誌。仔細看一下的話,在雜誌封面左側,那名封面女肩膀的位置那裡,有一行小小的字:《最強新人葉昭的出道前密話》。
翻開雜誌找到那一頁,是一則圖文並茂的簡單報道,大致內容是媒體採訪了葉昭少年時代的同學老師之類的人以後整理出來的東西,無非是念書時參加過什麼社團、在學校里表現如何之類的東西,還配了一張他國中時同學之間的集體合照,用紅圈圈出了他的頭像,寫報道的人還頗為貼心的在照片旁邊寫了一行「少年時代就十分引人注目的葉昭桑」。
成名以後,小報雜誌挖地三尺尋找ta出道前的東西,是每個藝人都必須經歷的一環,甚至可以說你要是不讓他們挖一圈,就是還不夠紅,而素來愛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對此也是喜聞樂見,巴不得連藝人的底褲都扒下來給他們瞧瞧款式。
回顧了一下前身的人生軌跡,唯一稱得上是「黑歷史」的,也就是跟陪酒女小川美佳那段過往了,雖然葉昭並沒有覺得那是件見不得人的事。首先他不是偶像而是歌手,還是創作歌手,用不著賣純情人設,再者說兩人在一起時男未娶女未嫁,也沒有牽扯到什麼引誘未成年人或者吃軟飯之類見不得光的事,只是段正常戀愛而已,說得再離譜點兒,現在又不是後世那種智能時代,不可能留下那種不太能見光的攝影大作。
想清楚了這些,葉昭也就把這件事放到一邊去了。可是接下來事情的進展,似乎慢慢朝著一個詭異的方向前進了起來。
《周刊大眾》之後,一本叫《周刊女性》的雜誌也跟著登了一篇有關葉昭的報道,這篇報道的內容圍繞著葉昭地下樂隊時期的種種事跡,簡單介紹了一下那支叫恰匹克的樂隊,甚至還配了幾張據說是俱樂部老闆提供的演出照片,上面除了葉昭之外的人都被塗了馬賽克。資料介紹之後,跟上的是對俱樂部老闆和某位被化名a桑的曾和他一起組過隊的成員,兩人在採訪里傳達了同一個信息:「樂隊因為完全寫不出原創曲,駐場的一年多里一直都靠著翻唱維持演出。」
這篇報道出來以後,敏銳的吃瓜群眾很快嗅出了雜誌內容的指向性:葉昭既然在樂隊時期一首歌都沒有寫過,現在為什麼一口氣拿得出這麼多好曲子?是他在樂隊的時候一直「留了一手」,還是他現在寫的歌有問題?
有了《周刊女性》帶節奏,幾份音樂雜誌也跟著摻和了進來,就葉昭的音樂做著似是而非的分析,在這期間,還有一些不入流的小雜誌也跟進了一些無端猜測式的報道,其內容五花八門,放飛自我的程度不輸給《周刊實話》,由於他們本身毫無公信力,也只被當成是在蹭熱度,但是有這些小雜誌上躥下跳,葉昭的話題熱度也一再攀升。
真正被稱為是一記重錘的,是一本名叫《music life》的音樂雜誌。他們倒是沒有在報道里就《周刊女性》放出來的信號瞎扯什麼代筆論之類的東西,而是直接把炮筒一次性對準了葉昭和他背後的being公司,就連文章的標題都是《being的「b」是borrow的「b」?》(borrow有採用、抄襲的意思)這個惡意滿滿的題目。
負責這篇文章的是專為《music life》撰寫評論的評論家小林旭,他的文字風格刁鑽毒辣,專挑別人痛腳,在這篇文章里也不例外。他沒有在一開始就批評葉昭,而是針對being的發家史洋洋灑灑寫了幾百字,著力渲染了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