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如何能令天下百官以為此警?
面對陳明復的建議,朱明忠卻選擇了沉默。
在沉默之餘,他卻覺得有些面紅耳赤,因為這一切的源頭在他的身上,因為這一切正是他一手造成的。
沉默良久之後,朱明忠又問道。
「是所有的官員,都籍此中飽私囊嗎?」
「回陛下,就目前的調查來看,以糧色增加官租,往往並非是官員中飽私囊,而是用於地方官衙門開支,雖說我朝官員的俸祿頗高,且又有養廉銀,可是官府吏員開支,以及官府其它開支,僅只是依靠地方門市雜稅,極難維持,比如巡捕房養馬所費,還有就是社學雖有朝廷補貼,可為了鼓勵入學,地方每每會嘉獎優生,這些銀錢,都需要官府支出,所以,地方官員便在官田田租的糧色做起文章來……」
在陳明復的解釋中,朱明忠自然想到了舊時的「火耗銀」,舊時明清官員低微,正常的俸祿收入難以應付日常開支所需,幕友師爺、門房僕役,都需官員自己出錢聘僱,因此為了解決這筆額外的開支,他們就把腦筋動到了火耗上。火耗銀又稱耗羨,是明清於正規稅糧或稅金之外的一種一種附加稅。「火耗」一詞原本指零碎白銀,經火鎔鑄成銀錠或元寶過程中所生的損耗。各行省轉交至戶部中央稅款者,必須以五十兩銀元寶為一單位,因此行省衙門從百姓收集來的散銀必須鎔鑄成合乎規格的五十兩元寶,才能上繳。在鎔鑄過程中所損耗的銀兩,則稱為火耗,通常這些火耗損失,全部需附加在原納稅人,且於繳納之前附加於稅款。
明朝中期,火耗銀為正稅的20%-30%。康熙後期各省徵收的火耗銀一般達到了正稅的三四成,最高的達到七八成。政府收取的火耗銀,一般用於大小官員的職務消費、津補貼的發放。有的官員看出其中的破綻,從中大撈好處,大肆斂財。火耗銀既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又滋生了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會在江北通過發行銀圓,直接廢除了火耗銀,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沒有了火耗銀,那些人卻把腦筋動到了「糧色」上。
「……原本收取的糧色折糧,一般用於地方官府的正常發開支。可是有的官員看出其中的破綻,從中大撈好處,大肆斂財。糧色折糧自然也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令百姓不堪其苦,而且也滋生了官員的貪腐行為。」
堵上一個漏洞,在另一個地方就會產生另一個漏洞,現在朱明忠甚至不得不佩服起那些人的「腦子靈活」,他們居然如此之快的看到了其中漁利的機會,這些人人啊……
在朱明忠深思的時候,陳明復再一次揖禮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能就此了之。僅憑臣等手中的證據,就目前來說,就可以以貪污起訴不下百名官員。但臣可以以人頭向陛下保證,我大明以官田從中漁利的官員遠不止這些人,而且即便是以糧色貼補官府開支,同樣也是違反大明律。臣以為,若不嚴懲惡吏貪官,這天下必定為其所害!」
陳明復義正嚴辭的進諫並沒有引起朱明忠的共鳴。雖說私下裡他同樣痛恨貪官污吏,深知正是那些人毀掉了大明的根基,可是他同樣也知道,如果擴大化的話,同樣也會重創大明的根基,對於陳明復徹察的建議,他甚至認為這並不是一種恰當的處理方法。
畢竟,涉及到所有的地方官府,即便是身為皇帝,朱明忠也不能把所有的知縣都砍了腦袋或者流放到海外。
有時候……法,真的不責眾啊!
無奈的搖著頭,朱明忠說道。
「這件事,從表面上看是地方官府以糧色苦民,但卻也是事出有因,畢竟地方官府用度不足,而且開支繁多,也是事實。不過部分地方官吏看到其中機會,從中漁利,對於這些人,自然要嚴加懲處,可在未查清事實真相之前,若貿言嚴懲,只會讓整個事件更為複雜化。因此,此事目下的當務之急,絕非是如何懲處,而是如何杜絕!」
如果是在幾年前,或許朱明忠會眉頭一皺,下令徹察此事,可是現在,他卻不得不變得「成熟」起來,作為皇帝的他,必須要考慮到國家的穩定,而不僅僅只是個人的一時快意。
「陛下,如果因為嚴懲會導致事件複雜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