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胡正明,前台積電cto,沒離開台積電的時候被稱之為「寶島第一cto」,他本人還創辦過思略微電子公司並在數年後以1.2億美元出售。
而論及學術,他的成就更為耀眼,不提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加州大學教授的名譽,胡正明99年提出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被譽為替摩爾定律續命。
1995年的時候,業界認為電晶體尺寸的極限即將到來,半導體行業的黃金髮展時期瀕臨結束,胡正明的解決方案則成功讓半導體極限有了理論性的突破。
這樣一位產業、學術雙重成功的大佬,他願意來中科大進行學術交流已經費了很大的力氣,現在想讓他在競業協議過了之後加入冰芯,談何容易?
方卓沒來之前已經翻來覆去研究這位的資料,又知道廬州這裡的接觸情況,愈發患得患失,沒法輕易露面遊說,生怕這種沒有中間環節的溝通直接決定最終結果。
作為冰芯的董事長,作為冰芯這樣一個項目的發起人,方卓已經籌集資金、請來邱慈雲、挖遍國內外工程師、想辦法應對設備採購審查,但他仍覺不夠。
方卓很有自知之明,他對於冰芯有著反反覆覆的考量,對自己也有得失利弊的分析。
作為董事長,他可以從各種渠道籌集資金,用成功項目來輸血冰芯,用終端產品來捆綁產業鏈上游,這是有利的一面,是他擅長的商業行為。
但方卓也存在一個很致命的缺點,他沒有技術背景,不懂技術,行業知識都是來自惡補,更專業的知識只能理解淺顯的意思。
那麼,關鍵技術節點、商業應用走向、重大決策判斷,這些都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此種種即便對普通公司都很決定生死,對晶圓代工這種技術門檻很高的企業就更是如此。
前者就像長虹,等離子和液晶技術走向錯誤,那便是一步步的沉淪。
方卓意識到這個短板的存在,也就半主動半被動的完全交由專業人士做主,不搞外行領導內行那一套,沒自大的認為憑藉幾處模糊的記憶印證就能帶領冰芯走向成功。
以一個商業項目的眼光來看,冰芯想要順利發展,必然要有一位或者幾位提綱挈領的技術人物來做關鍵走向的決策。
現在的冰芯高級副總裁邱慈雲能不能做這個?
說實在的,方卓心裡不太有信心,當前階段觀察來看是挺合適,邱慈雲有著成功的建廠和運轉經驗,可未來技術發展嘛,那恐怕未必能托底。
但如果有胡正明這位在台積電當過4年首席技術官的學術、產業雙領域大佬進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大半,他對當下的冰芯有金子般的效果。
而且,胡正明能解決的還不僅僅是企業的技術決策,他本人更是一面業界的旗幟,可以為冰芯引進更多有份量的人物而增加籌碼。
比如,此刻仍舊在台積電的得意弟子梁孟松。
如此情況,方卓抵達廬州後愣是沒去中科大拜訪胡正明教授,硬生生的和領導們喝了兩天的酒,順便為美菱和長虹的合作剪了一回彩,心裡一直在琢磨要怎麼見面交流。
甚至,他還和倪潤峰一起研究研究了胡正明的名字寓意。
倪潤峰幫忙參詳的時候隱約有種感慨,當初小方總到蓉城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做好萬全準備,他是不是也提前解了解博仁的名字才對自己下手?
他沒問出這話,只是旁觀了小方總的焦慮和認真。
3月28日的時候,倪潤峰聯繫小方總的時候被告知,老闆飛往了京城。
這讓他有點摸不著頭腦,胡教授還沒見呢,怎麼飛京城了?那邊有領導召見?還是有什麼緊急事務需要處理?
倪潤峰再次得到小方總的確切行蹤是31日。
3月的最後一天,他閱讀今日份報紙,瞧見上面有對小方總和李家的八卦傳聞,忽然就聽到秘書來報,說是聽說小方總回了廬州,第一時間去見市領導,然後就直奔中科大。
「你咋知道的?」倪潤峰問秘書。
「羅秘書長的車都快成方總專車了,誰不知道。」秘書有些得意的說道。
倪潤峰點點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