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慚愧,慚愧,本家在香山開基已有三代,托祖宗澤仁,如今在香山也算有了一片小小的家業。也想為子孫留下些萬世的家業。」
陳五仁說的話自然是胡編的,但是他說得時候的情感卻是真得。曾幾何時,他也曾經夢想過自己是那個「為子孫創基業」的人。
只是後來的社會現實讓他的家破人亡,別說「為子孫」了,連他自己都差點沒命。幾乎「斷子絕孫」,最後走上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雖說走上了「為元老院和人民服務」的道路,但是骨子裡,他依然眷戀著過去,所以這番話說出來堪稱是情真意切。
關有德不知道其中內里,聽他一番話,便引為同類,很是親近。大為讚嘆:
「有您這位老爺主持,想必香山陳家必能開枝散葉,綿延長遠。」
有了好感,介紹起來便唯恐不詳盡。
南海、順德、香山等縣,靠近珠江水畔的地方大多有堤圍環繞抗澇。堤圍主要倚靠地勢較高的山丘築造,早期的農業便在圍內的高地開展,而圍內仍有大片水域保留。明清以來的開發趨勢是在圍內逐步排出積水,開闢農田。由於地勢低洼,內澇嚴重,普通的稻田收成不佳,因此挑基成塘既能利用水源,又可壘高土地種植農作物,有利於解決圍內低地的圍墾問題,是地主頗為樂意的選擇。
關有德所謂「挑基」又稱為「鑿築」,是開闢桑基魚塘最核心的步驟,將低洼稻田挖深的部分成為「塘」,挖出的泥土壘砌成明顯高於地面的「基」。基面離水高約三尺,每畝地須用八九十工至一百工,方可築成,費銀十一二兩。
這種頗具現代有機農業色彩的經營模式,雖然築成之後獲利不菲,但是工費浩大,非有力之家不能為之。若是家主不能親身經營,也不能發揮出大的作用。所以從問世起,便有了農業資本經營的色彩。不但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更需要經營者的悉心管理,還需要摸索學習農業生產和養殖的技術,這遠不是佃戶、小生產者和租佃地主能問津的經營模式。
元老院對桑基魚塘特別上心並不僅僅限於農林水產省,也是政務院非常感興趣的一項工作。隱隱約約有「政治任務」的意思。專門派出元老去參觀推廣,也包含了想以此模式來培養新的「農場主」--畢竟本時空的廣東還很空曠,就算是珠三角也有大片可開發的地區。正適合這樣的精耕細作型的小型農莊生產。
張梟並不知道元老院有這麼多複雜的考量,他唯一理解的就是推廣這些技術有利於農業發展「多打糧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受古代農村的肥料限制,九江地區的桑基魚塘基塘比例始終維持在四六比,基塘以十畝計,六畝為桑基,四畝為塘面,名四水六基。平均計十畝之塘為多,因為剛好是一個勞動力能夠料理的面積。最大的十七八畝,小的也有四五畝不等。
陳五仁說族中有數十畝低產田要改造,所需費用應不下數百兩銀子,絕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難怪關有德要稱之為「大手筆」。
這陳老爺提起改造魚塘的事情輕描淡寫,顯然是對金錢二字完全不放在心上。關有德心中對陳五仁幾人不免泛起一絲鄙夷之意,像陳氏這等出得起數百兩銀子挑基的當是香山一等一的大戶,竟也跟莫魚這個以前的疍戶攀親戚,真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澳洲人一來,什麼阿貓阿狗都抖了起來,連帶著大戶們都趕著跟他們拉關係,本地也是不乏其人。連帶著原本很是「知趣」「謙卑」的疍家如今在他們面前也頗有些「挺直腰杆」的意思了。
關有德往日裡並不鄙薄疍家,也不許族人欺壓疍家。但是他發善心「施恩」是一回事,對方「自高自大」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多少讓關有德心裡不快。
「關兄可是裝家?」陳五仁問。
「那是以前了,早不做了,」關有德道:「不過養魚這一行的門道我還是清楚的。」
「不知挑基可有何講究?」
「這裡面的講究可就大了。」關有德道:「魚塘宜為東西向,日字形為佳。」
「是何道理?」
「夏秋季如暴雨驟至,雨停則魚游水面以吸空氣,宜灌入清水以涼之,倘若照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