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倉皇從咸陽逃回了燕國。不知道他是出於對國家未來的擔憂,還是出於對個人前途的考量,其內心突然之間便充滿了仇恨。也許這些仇恨在咸陽受苦受難受辱之時就已經潛滋暗長了,只是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後,那些仇恨才開始蒙蔽他的眼睛。
於是,太子丹找到了太傅鞫武,並對他義正嚴詞地說道:「燕國和秦國已經是勢不兩立,尚請太傅不吝賜教,來改變這種危局。」鞫武想了想回答道:「當前秦國的勢力如日中天,國力雄厚,兵威正盛,如果他們再用武力脅迫韓、趙、魏這三個國家,那麼易水以北的燕國也是禍福難料。太子大可以忘記屈辱,不能夠因為這點小事而讓國家面臨危險。」太子丹說:「那太傅要好好地謀劃一番,使學生既能夠出了心中的一股怨氣,也可以讓燕國高枕無憂。」太傅很犯難,只能暫時說道:「請讓我好好思考一番。」
想當年,太子丹也在趙國做過人質,並且和秦王政從小一起玩耍。可是他沒有料到,昔日和自己一起吃飯、一起打架、一起玩樂和受罰的同伴,轉眼間便叱吒九天上,成了天下間人人敬服的秦王。更讓這一切充滿戲劇色彩的是後來太子丹竟然做了燕國的質子到達秦國。
秦王政到了這個時候早已經是六親不認,其心中只有整個天下。恰如尉繚所言,秦王政只能和人共患難,不能同享福。所以太子丹在秦王政的眼中,和一般的僕人沒有什麼兩樣,甚至有時候秦王政還會對他「特別照顧」。
面對落差如此巨大的人生際遇,太子丹在飽受折磨的同時,心中有不平衡也是很正常的。即使太傅有心相勸,也難以改變太子丹一往無前的決心。恰如難以阻擋秦國鯨吞天下,燕國終將滅亡的命運。
而另一件事情讓風雨飄搖的燕國雪上加霜。
當時和趙國李牧交戰大敗後的秦將樊於期,走投無路之下來到了燕國。太子丹很仗義,二話不說便將樊於期收留了。太傅感到事情不妙,便對太子丹進諫道:「萬萬不能收留樊於期,秦王十分殘暴,燕國又是秦國的眼中釘、肉中刺,燕國本來就已經朝不保夕了,如果秦王知道樊於期被我們收留,這就好比把肉丟在餓虎所經過的道路上,一場大禍就要從此產生了。即使管仲和晏嬰來輔助燕國,也無力改變燕國被屠滅的結局。唯今之計,太子大可以禍水他引,讓樊將軍到匈奴那裡去,只要不泄露風聲則燕國可保,樊於期也可安然無恙。只要再讓我到西邊去聯合韓、趙、魏三個國家,到南方去讓齊、楚兩國參與聯盟,到北邊去和匈奴訂立合約,合縱之勢一成,則大事可期。」
按理說,這應該是保全燕國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太子丹卻認為,鞫武的計劃耗時太長,自己一刻也難以等待。更何況樊將軍是因為窮途末路了才會千里迢迢地來投奔他,如果因為懼怕秦國的威脅而拒人於千里之外,實在是於道義不和,所以太子丹只能讓鞫武另擇他法。
鞫武見太子丹如此死心眼,長嘆一聲說道:「明知道燕國勢弱,還要和強秦相抗;明知道行動危險,卻還希望一路平安;結怨深厚卻沒有什麼翔實可行的計劃;復仇心切卻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這讓我也是左右為難,不如去找田光先生,此人身處燕國卻言觀天下;深謀遠慮且勇敢沉著,相信他會給你好的建議。」
然而,太子丹對於此人,只是聽聞其名卻從來沒有見過面,並不認識他,只能讓鞫武代為介紹。鞫武長嘆了一聲,只能答應,心中暗想太子丹要引火燒身,只能自求多福了,自己該做的也都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到了這個時候,任何人都難以保全燕國了。於是,鞫武便去將田光請來,和太子丹一道商議國家大事。這田光也很爽快地便答應了。
太子丹為了能夠讓田光心甘情願地為自己想一個好計謀,竟跪著迎接田光,並倒退著走為田光引路,還跪下來替田光拂拭坐席,以顯示對田光的尊敬。當然,太子丹這麼做的原因是秦國和燕國已經到了勢不兩立的局面,他需要田光為他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
但是田光直言不諱地說道:「太子恐怕要失望了,一匹好馬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也不在話下。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時候,連劣馬也不能跑過。如今的我就如同好馬衰老一般,智計衰竭,身體也不行了。既然太子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