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更迭

第113章趙括悲劇性一生前兆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歷史記載,趙括死於公元前259年,他幾乎是伴隨著趙奢的崛起而屢次現身。因此可以說,趙括的前半生是一直走著上坡路的。趙軍在趙奢的帶領下,所向披靡,未嘗一敗,天下之人有目共睹。趙括的才幹不僅不輸於其父親趙奢,甚至在謀略方面還要略勝一籌。

    從麥丘之戰開始,趙括就開始嶄露頭角,特別是在其父親趙奢的配合下,其聲名日盛,得到了趙王的青睞。後來的閼與之戰,趙奢將要發兵閼與之時,還不忘向自己的兒子請教,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解閼與之圍。

    趙括再一次展露了自己縱論江山,運籌帷幄的絕世才華。當時負責攻打閼與的秦國將領是名將胡陽。胡陽乃白起所看重的秦軍將領,善於用兵。趙軍雖然兵鋒強勁,更有趙奢為將,但必勝的把握卻是半點也無。而且秦軍挾軍士之悍勇、將領之謀略、霸國之氣勢,充其量算,趙軍只有一半的勝算。

    於是趙括對比兩軍的優勢、劣勢以及當前的戰爭形勢後,向趙奢進言:當前秦軍名義上是先攻取韓國的閼與,實際上是想通過占據閼與,迫使韓國與之結盟,再借韓路攻趙。昔日,晉國誘騙虞國借道,一石雙鳥,不僅通過虞國攻滅虢國,還順勢剿滅虞國,是為假途滅虢。韓國很擔心自己也會被秦軍順手牽羊,秦國素來無信義,如果因為貪圖趙國的國土,而招致亡國,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反觀秦軍一方,通過對韓的連年攻擊,即使能夠迫使韓國成為他的盟國,也無法令反覆無常的韓國在側面有效地呼應秦軍的進攻。因此可以說,秦、韓兩軍實際上是互有顧慮。秦軍千里攻閼與,利在速戰。趙軍千里救閼與,一樣也要尋求速戰,但是關鍵時刻,秦趙兩軍還需要比拼一下耐心。趙軍應讓秦韓兩軍加緊攻伐,以分散秦軍對趙軍的注意力。只要秦軍心生恐懼,就會萌生退意,那他們就一定比不過趙軍,會更加急切地要尋求速戰速決。趙軍此刻,只需要示之不能,專心設防,便能夠給秦軍造成趙軍暫時無力解救閼與、不敢攻擊秦軍的假象,使秦軍放鬆警惕。此時,趙軍再趁其不備、火速突襲,則秦軍可一舉殲滅,閼與之圍隨之可解。


    於是,趙奢一面派人潛入閼與,告訴守閼與的軍隊,趙國大軍將至,閼與之圍在一個月內必解,請他們務必堅守,以待時變。另一面,選拔一批驍勇善戰、機智果敢的隊伍,暗中插入秦國與韓國的軍隊之間,遇到秦軍則化作韓軍攻擊,遇到韓軍則化作秦軍攻擊,一打就走,絕不戀戰。這樣一來秦國與韓國兩軍必定會死戰到底,無論最後戰爭勝負如何,秦國和韓國在短時間內,都難以結成聯盟。

    由此而觀之,歷史上所謂趙括「紙上談兵」,似乎有些言過其實了。

    反觀趙奢,能夠成名,不僅依靠其審時度勢,料敵後動的軍事才能,還依賴於其身經百戰、九死一生的經驗,他雖然在戰略制定上,比之趙括要略遜一籌。但論及對戰爭本身殘酷與艱難、認識與認知、體會和體驗,則非趙括能及了。前面就提到,趙奢其人,只要遇到趙王的賞賜,從來不藏私,而是直接散盡財產,給自己的部署和士兵,由此而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軍中與其親密者,不下百八十人,肯為其效死力者,不下五六十人。但並不能就此認為,趙奢為將,便是一味地關愛士兵、收攬人心。趙奢治軍,素以軍紀如山、鐵面無私而聞名。這一點,從他在閼與一戰中,下令不許人擅自諫言,一人犯禁被誅殺就能夠很好地體現。此外,趙奢還能夠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策略,如許歷觸犯軍紀,向趙奢進言,最終不僅免於責罰,還得到重用。這些,都是趙奢之子趙括萬難企及的。

    由此似乎已經決定,趙奢與趙括的最終結局。

    經歷了兩次戰爭的勝利,從小學習兵法、善於談論兵事的趙括,從此便生出了傲慢之心,認為天下雖大,能夠在軍事上趕超他者,實在是很難找出來。趙括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趙奢對此也漸漸瞧出來一些端倪。雖然趙奢認為兒子空有滿腹的軍事理論,卻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但是一旦和他論起軍事時,趙奢便會被其子趙括的高談闊論、勃勃雄心而弄得啞口無言。

    面對趙括此刻的目中無人,趙奢做出決定,一定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讓他能夠暗自醒覺,同時也不至於傷了他的面子。可惜趙括此刻正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抗戰:從八佰開始  我道侶修習了替生術  詭異監管者  命中注定的明日方舟  
同類最熱
搜"歷代王朝更迭"
360搜"歷代王朝更迭"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