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更新時間:2012-08-30
出征府谷的定難軍吵成一團之時,李曜帶著自己只有五百二十人的飛騰軍到達了神木寨中。神木寨雖只是之為寨,但李曜覺得其實叫做神木堡可能更為合適。
此寨地形與府谷地形十分相似,都是臨河山城,一樣三面環山,背靠江河,只有一點是正好相反,那就是府谷是以環山之面面對西方,而神木寨西方則是窟野河,山在北、東、南面。
這個地形,對於防備從西面而來的拓跋氏軍隊而言,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如果拓跋氏直接渡河來攻,那麼窟野河就成了神木寨最寬、最深的護城河,李曜以自己所帶來的器械估計,一旦拓跋氏選擇這一方式,自己將能給其造成巨大傷亡。
但是壞處也是明顯的,那就是拓跋氏可以在神木寨的上游或者下游渡河,然後圍困神木寨。雖然看起來,即便如此也只是與府谷面臨的情況一樣,但其實不然。府谷如果被包圍,其聯繫河東的一面乃是黃河,拓跋氏絕無能力封鎖黃河,府谷與河東的聯繫不可能被拓跋氏中斷。而神木寨一旦被圍,卻就失去了跟府谷的聯繫,更別說河東。雖然也可以選擇從窟野河方向派人繞道,但這樣一來浪費的時間就很多了,嚴重影響兩地兩軍之間情報互通的速度。
但神木寨位置緊要,不可能放棄,其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得神木等於得府谷一半,實際上擁有沿河五鎮的李克用絕不會放棄這一地區,讓拓跋思恭有了東進北上的橋頭堡。
李曜帶領飛騰軍到達神木之前,早就在折宗本和折嗣倫處知道神木如今有兩員旅帥,一名折嗣禮,一名折原平。他二人雖說只是旅帥,但因為沿河五鎮得到朝廷授予的官職有限,而地方對兵力的需求又比較大,所以有不少軍隊都有超編現象,他二人麾下的軍隊就是如此。
其中折嗣禮是折宗本的侄兒,折嗣禮的堂弟,乃為騎將,麾下有騎兵兩百人。折原平為步將,折氏族人,麾下有步兵三百人。另外在神木寨,有精壯勞力六七百人,算起來這批人應該看錯折氏軍隊的輔兵,只是折氏缺錢,所以不為其發放薪酬,當然他們平時承擔的任務也比別處輔兵要低,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在神木寨有自己的營生,打短工的、賣雜貨的、擺小吃攤的……應有盡有,李曜估計這批人大概也就只能幹點輔兵的夥計,倒時候守城,也頂多給他們點搬運石木的事做,而不像過去大唐強盛之時,輔兵隨時可以轉成正兵那般。
李曜對摺家的兵馬雖然有臨時管轄之權,但這與自己麾下的軍隊差別畢竟很大,因此他到神木寨之後,首先是里里外外查看了地形地貌、寨壘設施、火油檑石等物資的庫存,然後就跟折嗣倫、折原平做了一番「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這才召集眾將議事。
神木寨的議事廳中,李曜高坐主位,身邊兩側是李嗣恩與史建瑭,再下首則是自己帶來的憨娃兒、阿悉結咄爾、處木昆克失畢、張光遠和劉河安,以及折嗣倫、折原平二人。
雖然雙方手中掌握的兵力相差不大,但從人數和品銜上來看,李曜處於絕對的優勢之中,不過這不是開後世那些需要舉手表決的會議,因此也沒什麼別的作用。原本李曜在召開這次議事之前,是準備只讓李嗣恩與史建瑭隨自己出席,而其餘五位旅帥都去各自安排部隊駐紮和觀察地形,但李嗣恩覺得對方折家二將既然也只是旅帥級別,自己三人召他二人議事,就或多或少會有些以上壓下的意味,頗為不妥。
李曜想想,覺得這話也不無道理,後世有句名言:「細節決定成敗」,雖然自己心中全無此念,但也不能不察,以免讓人誤會,於是採納了李嗣恩的建議。
史建瑭最近加入飛騰軍以來的這段時間,表現得中規中矩,李曜的感覺是,此人比較沉默,但他不知道史建瑭的沉默寡言是如李嗣源一般天性如此,還是因為出任了都虞候一職,掌握軍中綱紀,因而特意規範自律,平時以嚴肅之面示人。不過如果是後者,李曜覺得倒也不是那麼必要,不一定掌握軍紀的就一定得是黑臉,帶兵之道,在於賞罰分明,軍紀官也不是只管罰不管賞嘛,九兄李嗣昭原先在黑鴉軍也是都虞候,一樣掌握軍中綱紀,他就並非每天黑著一張臉,見了誰都像人家欠他一大筆錢不還似的,反倒是與軍中上下關係都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