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鋼鐵大亨

785、西北問題御前會議二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經筵這項制度,主要由翰林、尚書、大學士等飽學之士,為日理萬機的皇帝補補課、講講書。這麼高級的會議,楊凡是沒有資格參加的,能陪同皇帝參加學習的除了翰林們,就都是內閣的閣老們,大學士們。

    明代的規矩,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真正的進士其實就是進士及第那三個人。額外加上賜進士出身。

    注意,二甲帶一個賜字,意思是皇帝賞你的。三甲更不堪。賜同進士出身,那是皇帝可憐你,賞你的相當於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那不叫進士。

    科舉要是考了三甲,就是三等人。入翰林院什麼的,留在中央觀政培養什麼的,就別痴心妄想了。您就找個邊遠地方當縣令去吧。

    楊凡這種武將,在文官看來,狗都不如的東西。哪裡有資格參加這麼重要的學術活動。

    沒見,戚繼光給當朝首輔張居正寫信之時,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楊凡現如今,還不敢跟戚少保比。所以他內心對不能參加這麼高級的學術活動,倒也很平衡得很。

    儘管大明朝目前最了解蒙古人就是他。

    文華殿上午的四書五經講完,中午,皇帝賜宴。

    這可是難的的殊榮,而且明朝非常人性化,除了吃飯,還可以打包帶些回去給老婆孩子吃。算是陛下的額外的恩寵。

    此時的文華殿裡,放著一座從興禾超市那裡採購的立式座鐘,下午一點整,西北問題的講學正式開始。

    參加講學和學習的人員紛紛入內,全體翰林學士,六位大學士。明代文華殿大學士其實長期不被當做閣臣的差遣,正式用的也就五個。即華蓋殿大學士(嘉靖改制中極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嘉靖改制建極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這些大學士都是內閣成員。但反之,閣臣不一定都是大學士。只要帶入文淵閣參與機務這幾個字的職銜,就一樣是閣臣。明朝後期,有時內閣人多,大學士頭銜不夠用,可能一個頭銜,很多人都掛著。比如好幾個東閣大學士。


    眾人按照官階左右站立。

    隨後,皇帝來了,但是皇帝身後跟著一個老者,頓時讓眾人大吃一驚。

    首輔李標、次輔錢龍錫互相看了一眼。非常驚訝,皇帝把孫承宗召回來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怎麼一點都沒聽到風聲。

    崇禎接受了群臣朝拜之後,在臨時的御座上坐定,說道:「今兒個上午講了半天書,諸位閣老,臣工都很疲憊,今日下午就是聽聽我大明在西北的治理,就當聽聽故事吧,就不用這麼嚴肅了。」

    他轉頭對王承恩說道:「賜席吧,都坐著聽,朕也坐著。」

    群臣高呼萬歲。經筵是非常嚴肅的,規矩很大。自古以來只有皇帝能坐著聽,其他人都要站著。

    但一般經筵上午就結束了,下午是皇帝臨時安排的。主要是馬上要對西北用兵。讓內閣和諸位大臣熟悉一下西北的情況,便於決策。

    崇禎在御座上盤膝而坐,太監們也送進來很多蓆子,諸位大臣也兩側相對,盤膝而坐。隨即宮女送上果品和茶水。

    今日的主講人是孫承宗。

    其實想想也能明白。本屆內閣都是今年新上來的,對朝廷的各類沿革和歷史不甚了解。今日皇帝想聽西北問題,還真得要找一個熟知邊境情況,同時也在中樞長期任職的老臣。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了解很多決策的來龍去脈,以及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種種因由。才能把西北問題講清楚。

    而環顧目前的大明朝廷,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天啟皇帝的老師,幾次擔任大學士,薊遼督師等職務的孫承宗。他即懂政治又懂軍事,

    同時又久居中樞,多次出任閣臣。是最合適得人選。

    孫承宗德高望重,又是東林前輩,準備開講,下面頓時一片肅靜。

    「今天老夫主要講講,蒙古和青藏之間的關係,以及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只有搞明白了這個問題,才能清晰的了解如今西北地區的不同民族、部落、宗教、王公世系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最後,才能對本次對西北用兵,以及定遠伯會遇到的問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過河卒  從影視世界學習技能  古玩之金瞳鑒寶  柯南之我在酒廠抓臥底  茅山天師  
同類最熱
搜"明末鋼鐵大亨"
360搜"明末鋼鐵大亨"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