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至於戰兵的擴充方案,王爭自然也是通知下去,參將黃陽主事登州營戰兵的招募,千總石剛與千總鄧黑子為其副手。
戰兵就是原來整個文登營的兵力,共有八哨一千五百三十六人,這次王爭準備將戰兵擴充到五千人。
王爭將整個登州營的戰兵分為五個千總的兵力,不過按照「四四行伍」的建制分起來,每個千總的兵力其實並不是整好一千人。
一什十二名戰兵,一個千總有五哨的兵力,一共是九百六十名戰兵,五個千總的兵力便是擴充後的登州營戰兵,總計要有四千八百人。
所以減去原來一千多人的文登兵,實際需要招募的戰兵人數是三千多人,這次招募王爭新設了兩百人的馬兵隊,入戰兵籍,也算是湊齊了五千人。
至於五個千總兵力的統屬問題,王爭帶著一隊為親兵,其餘四隊依然讓董有銀、黃陽、鄧黑子和高亮四人統帶。
除此之外,鳥銃隊仍然是不入籍的戰兵,這次也要擴充到一個千總九百六十人的兵力。
鳥銃隊哨官任胡以往一直都是哨官的職銜,這次擴招後升為千總職銜自然是順理成章。
任胡算是文登營的老人,現在即將成為第五名戰兵千總,終於要步入登州營的高級軍將行列,他激動之餘也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帶好鳥銃隊。
說起來有個有趣的現象,王爭並沒有刻意鼓動,但登州營內部還是分成了上中下三個階層。
最上面的自然是戰兵,戰兵是整個登州營最精華的部分,如同奴營中的巴牙喇兵,人人久經陣戰,帶著最好最新的裝備,作戰時王爭親自率領。
戰兵的代表是董有銀、黃陽、鄧黑子、高亮與即將升任的鳥銃隊千總任胡這五名千總。
往下便是各地的駐守正兵,他們多是各地表現優異的巡檢司鹽丁,少部分是招募考較直接充入,雖然戰鬥力還不錯,但仍然需要打磨才能擔當大任。
他們中的代表便是各地的正兵千總將官。
最下層是醫師、大夫、文吏、輜重兵等輔兵,這些人不必上陣打仗,但作戰時也是必不可少,尋常的操訓最為輕鬆。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登州營輔兵的操訓也要比大部分別地官軍要嚴苛得多。
輔兵的代表是輜重隊隊官袁立、寧氏醫坊的寧胡來與軍議司參軍處的負責文官徐克文。
高亮覺得比試中表現不好,本以為會被處罰,誰想卻被委以重任,主事負責全部戰兵的斧槍教習。
傑姆覺得這次比試得罪不少人,沒成想卻因禍得福,終於有了在登州營第一份的正式工作。
他一方面感激王爭的信任,另一方面不想無所事事,覺得他在大明要比在本國更有存在感,更可能獲得榮譽,所以全心投在斧槍的教習上。
王爭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高亮是登州營的高級將官,讓他主事才不會有牴觸情緒,而他要是想完成自己下的死命令,就只有求教於傑姆,這也有助於兩人的關係走近一步。
高亮作為戰兵五個千總之一,在登州營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要是與傑姆關係緩和下來,對傑姆順利融入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說起來,這斧槍的使用方法王爭會一些,之所以讓傑姆協助高亮,也是想真正考驗他一次,若是表現的好,才能放心給其它的任命。
駐紮在各地的登州營各部,八月上旬便接到了元帥府發出的軍令,由軍議司行文各處,一場轟轟烈烈的招募活動便是展開。
無論從前的文登營還是如今的登州營,但凡是招兵擴招的軍令下來,向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規模浩大。
戰兵從正兵里篩選精銳,正兵缺額就要從巡檢司鹽丁里選優秀的充入,鹽丁護佑地方人數最多,則要從各地的百姓、流民中補足人手。
......
時間來到崇禎十一年的九月份,登州營的擴招活動在八月中旬就已經結束,根據軍議司參軍處報上來的統計結果。
登州營戰兵總計招募了三千多人,其中包括兩百人的新編馬隊,隊官是一個叫全卓的人。
全卓老家在遼東金州,世世代代以養馬為生,後來他加入邊軍想要立功、光宗耀祖,但是進錯了隊伍,統帶他的總兵叫做吳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