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第471章 強敵(上)
成吉思汗再看一眼被木華黎雙手捧著的直刀,將之握持在手裡,掂了掂份量,又揮舞了兩下。
他的手腕極其粗壯有力,所以揮刀的時候動作不大,刀身的擺動卻非常迅速,激起銳利的破風之聲。
用過一柄,他再拿了第二柄和第三柄連續揮動。不同於從金國軍器庫里搜羅來那些缺斤少兩的垃圾,這三把的刀脊,還額外加寬加厚了,揮砍時的威力明顯更大,但因為重心的作用,卻並不讓人特別疲累。
更重要的是,三把刀的規格和手感,幾乎是完全一樣的。
成吉思汗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
大蒙古國建立之前,草原上的工藝水平一向落後。就連統治區域橫跨草原東西萬里的遼國,其冶鍊冶主要依靠東北的渤海人和燕雲一帶的漢人。
單就草原本身的資源稟賦來看,鐵倒是不缺。但冶鐵需要大量的木炭作為燃料,但草原上的森林又分布極不均衡,多在東西兩側的深山,而各部落隨水草遊牧遷徙,也不可能固定在一處開礦煉鐵。所以幾乎沒有哪個部落擁有冶煉金屬的能力。
一些貴族偶得一柄銳利的鐵器,甚至有當作傳家寶的;而尋常蒙古人與人廝殺,使用骨箭、木棍的不在少數。由此,鐵匠在草原上的地位極高,成吉思汗的名字鐵木真,取自於塔塔爾人的部落首領,其原意就是「打鐵之人」。
待到成吉思汗崛起,將許多部落里的工匠集合到一處管理,又通過向夏國和金國的戰爭,攫取了大量工匠,到狗兒年以後,金國設置在漠南界壕沿線的礦冶盡數落入蒙古之手,使得蒙古軍的裝備水準得以暴增。
金屬的武器和鎧甲作為戰利品和賞賜,開始大量配發到普通的蒙古士卒手裡,尤其是成吉思汗最精銳的怯薛軍,各種裝具配備之齊全,之精良,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此前所敵對的金國正規軍。
但因為各處的俘虜工匠都在生產自家熟悉的武器,蒙古軍的裝備還談不上統一標準。工匠做出來什麼,戰士們就用什麼。
從漢地來的工匠做直刀,他們就用直刀,來自西夏和八河之地的工匠做回回樣的彎刀,他們就用彎刀,以至於成吉思汗召集諸將會議的時候,將領們隨身的武器也是叉叉丫丫,長長短短。
而這個遠在金國南方,卻把手腳伸到遼東的定海軍政權,隨便派兩個暗探,也能攜帶這樣統一規格、自行製造的武器麼?
尋常蒙古人的眼界和知識有限,不理解這代表了什麼,但成吉思汗很清楚,這代表了巨大的戰爭潛力!
成吉思汗握著刀,向左右看了看,豁爾赤大薩滿立刻就領會了他的心意,快步走出了金撒帳。
片刻之後,他再折返。
隨從入來的,是個子比常人高出一個頭,花白鬚髮飄拂的札八兒火者。
札八兒火者是來自西域的賽夷人,據他自己說,當年和成吉思汗同飲班朱尼河之水的時候,就已經八十歲了,但至今仍能高坐駱駝背上,被重甲舞槊,陷陣馳突如飛。
他也是得到成吉思汗特別允許,能夠在大汗面前持有出鞘武器的數人之一。
成吉思汗將手中直刀平舉:「來,試試這把刀。」
札八兒火者也不多話,拔刀在手,猛然劈落。
兩刀碰撞,火星四濺。
札八兒火者手中的大刀,是去年從無數繳獲中專門挑選的精品,劈砍那些劣質刀具的時候,甚至有一揮兩段的記錄,定海軍的直刀自然是不如的。
但仔細看看,兩刀碰撞之處,直刀刀鋒上也只迸開細微的缺口罷了。估摸著再撞五六下,也未必影響殺敵。
成吉思汗只覺得手腕發麻,連忙換手持刀,甩了兩下腕子。
「好刀!」他讚嘆一聲,再度發問:「一批尋常探子就能攜帶這樣的刀具,難道這樣的刀具,定海軍竟能大批生產了?」
木華黎臨時起意殺人,而將士們動作很快。那兩個里坊裡頭,都血肉模糊了,否則,這會兒倒是可以好好審問俘虜,探一探消息。
好在他控制北京路以後,用了很多漢兒軍將,也反向對遼東有所滲透,故而立即俯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