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這次會試,高務實分到的座次乃是藏字四十九號,「藏」字是千字文的第二十四字,「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而有意思的是,他居然又拿到一次四十九號,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不是與「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這句莫名有緣。
第一場的題目紙下來之後,高務實席前的號軍把捲紙遞給他,然後提醒道:「老爺記得先寫姓名履歷。」
高務實笑了笑:「多謝提醒。」然後把籍貫、姓名、三代等通通寫好,這才拿起題目來看。
一看之下,不禁一愣,原來那頭篇的題目乃是:學而第一,為政第二。
這倒是有些意思,因為這個題不是出自文章本身,而是《論語》的二章目錄。
不過高務實的破題練得極好,所以這題雖然略有些意外,但還難不倒他。
只見他慢慢磨好了墨,在墨卷上規規矩矩寫下破題:學而後為政,未聞以政學也。
雖然這頭篇考校的就是破題,但文章還是要寫完的。高務實按照這個破題的思路,全文主講學與政的關係,即首先要學得紮實,而後才能施政明白。
由於這頭篇重要的只是破題,後面的文章一般考官只看有沒有不合規制,而不會著重於字句,是以高務實也寫得極快,幾乎是全文不假思索,一蹴而就。
寫完之後,高務實深吸一口氣,然後閉目休息了一會兒,把剛才的思路全部清除出腦海,留下一片清明,準備寫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題,這一題乃是重中之重,全文都是閱卷考官會嚴格審視的。
休息好之後,高務實已經把上一題忘記,這才緩緩開啟題目紙,來看這具有決定性的一題。
一句話出現在紙上: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果然是大題,而且未經截搭,乃是一道「原滋原味」的「子曰」,出自《論語·里仁篇》。
這段話的意思是:不要擔心自己有沒有名位、聲望,有沒有高官、厚祿,真正要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本事、有沒有學問、能不能濟世救人!也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你、不了解你,只要你照著目標去追求、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慢慢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了。
這一題,跟之前的第一題似乎還有些關聯,想必主考官申時行對於「學習提高」這件事很是重視,因此也想看看考生們對此的看法。
說實話,這是一道很「心學」的題目,尤其是當今心學的風格就是喜歡講學,動不動就聚眾講學,有時候甚至是朝廷大佬親自出面講學,甚至一次講學能吸引幾百上千,乃至數千人之多,當年徐階就特別喜歡幹這事兒,申時行也是參加過的。
不過高拱挺反感這事兒,張居正也不喜歡,因為他倆都覺得你一個朝廷重臣,理政的事情都忙不完,居然還能有空出去講學,你知道哪個才是你的本職工作嗎?所以這些年這股風潮略有衰弱,至少朝廷大佬們已經比較少親自出面講學了。
不過從申時行的出題來看,他還是很關心這件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把治學看得比施政更重要。
高務實當然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但他總不能因為不喜歡就罷考,那就是純粹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文章還是要寫,而且不能摻雜自己的不滿在裡面。不僅如此,還要順著申時行的思路來,大力強調治學、求學的重要性才行。
沒法子,考試為重,不能跟「進士」文憑過不去。
高務實歎了口氣,放下雜念,細細思索了一會兒,然後拿起草稿紙來——他前一篇文章可是直接寫了墨卷的,但這篇事關重大,就不能不先打草稿了。
思索片刻,提筆蘸墨,先寫下破題:
「論文於名位之情,欲其思為可就焉。」
然後承題倒是不必多想,剛才已經想明白了,直接就寫:
「夫患無位,患莫知,未為失也。因所患而責立與可知之實,君子正不以彼易此耳。」
起講也只是稍加思索,便提筆寫就:
「且人慾表見於天下,則必思天下責我之厚,與我副天下之難。夫其厚責者,皆我所必不可辭,而其難副者,又皆天下所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