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六月間,關中之地入暑,天氣異常的炎熱。
在王京之北,涇水流域之南的涇陽縣附近,一大群人坐在一顆大樹下,用衣袖擦著汗水,幾名下屬穿行其中,給他們倒水。
自從高大王設立議事院,從繁雜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後,他便東一榔頭一棒槌,一天一個花樣的折騰大臣,簡直是官不聊生。
這讓不少官員後悔,沒給高大王整出點么蛾子來,讓他忙於政務,沒時間折騰。
魏國的官員見魏王設立議事院,便以為高義歡要向明朝的皇帝一樣,偷偷懶,整點自己的愛好。
這對官員們來說,其實是件好事,當官的自然不希望君主太精明,太管事,那樣他們便無法動手腳,也不能偷奸耍滑了。
因此雖然內閣不太喜歡議事院,可是文官們起初覺得議事院的人也大多出自文官集團,都是自己人,這樣也不錯,誰知道高大王清閒下來,一不煉丹,二不做木匠,甚至連蛐蛐也不鬥,而是專門折騰他們,到處亂跑,便讓他們叫苦不堪了。
大王應該居住在宮中,整點自己的愛好,給國家多生幾個繼承人,國事交給我們官員就行,可是高大王沒事出來瞎逛,就麻煩了。萬一讓他瞧見啥地方乾的不好怎麼辦,這就讓官員都有些提心弔膽,生怕高義歡來他官的一片。
這不,高大王沒事,又將他們拉到渭河北岸,來體會百姓疾苦了。
當然大魏的官員,也並非所有人都抱著那樣的想法,有些想要有所作為,想進步的官員,反而希望高義歡駕臨,這樣只要做的好,就能進入魏王的視線,今後便能更進一步。
早前魏王視察雍涼難民的安置,乾州知府孫常興因為演技好,他手下永壽縣令鄭璋憲因為安置工作做的不錯,便給魏王留下映象。
四月間,吏部送上來一份官員升遷調動的名單時,高義歡看見兩人的名字,便特意讓人拿來兩人的卷宗觀看,結果孫常興被調入甘肅做了布政使司右參議,升為從三品,而鄭璋憲則接任孫常興的位置擔任知府。
這讓一些人看到了升官的機會,有人便想盡辦法打探魏王的行蹤,希望哪天魏王到自己地頭時,自己能早點知道,然後提前準備,給魏王留下深刻的映象。
只是魏王似乎知道他們的心思,很少明著視察,通常都是去民間私訪,並且大多臨時起意,讓人防不勝防。
這時高義歡一行人喬裝後,本義是想去陝北查看植被情況,路過涇陽縣時,看到農田裡有十多個老農在很辛勤的幹活,高義歡便臨時起意,決定休息一會兒,順便讓人找來幾個老農問話。
高義歡作為天下的地主,看見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還有辛勤勞作的百姓,心中還是有些興奮和自得。
這時在大樹下面,高義歡露出慈祥的笑容,周圍圍了一圈卷著褲腿的老農,「老鄉,這麼毒的日頭,怎麼不休息一會兒,要注意身體啊。」
高義歡一行人都是尋常打扮,幾位老農以為是過往的商隊,便也沒有顧忌,其中一名老者接過侍衛遞過來的水碗和大棗兒,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笑容,「這位官人,我們種地,春天播種,夏天灌溉除草抓蟲,到秋天才有收穫。這其中任何一個地方沒有做好,或是老天爺不給飯吃,一年就白忙活。現在正是細心耕耘的時節,我們可不敢偷懶,只能每天早出晚歸不停的幹活,以求秋天能有一個好收成,把欠朝廷的錢和租子交了,剩下的糧食養活一家老小。」
高義歡慈父的微笑有些僵硬,這樣的回答,讓他感到十分尷尬,百姓在大魏其實也是要拼命幹活才能生存,還是和歷代王朝一樣。
「呵呵~」高義歡微微一笑,化解自己的尷尬,忙轉移話題,「等秋收後,家裡有了糧食,老鄉們就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享享天倫之樂吧。」
一年四季,忙三季,休息一季,也就是九十多天沒什麼事做,這麼看來也是不錯的。
「哪裡哦!除了那些軍戶的日子好些,我們這些民戶,一到冬天,官府的徭役就派下來了。」老頭嘆氣道:「官府修水利,修官道,都要我們出力氣。這幾年又年年打仗,家裡的年輕人,被抽去給官軍運糧,我們一把年紀,還得去出把力氣哩。」
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