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正第一期的長安新聞報初定是發行一千份,一千份真不算多,李逍甚至還打算免費贈送一些出去,比如長安的百司官衙,長安的國子監等,免費送點。
甚至那些酒樓茶鋪也送點,先把長安新聞報推出去,等有了些名氣之後,到時自然不愁沒人看。
「咱們第一期的創刊內容就按我們之前商定好的辦,稿子我拿給你,你讓那些新招來的編輯們校對審稿,審好之後給我再把下關,然後就可以定版面,寫版交給印刷局印刷了。」
一千份的旬刊,這確實不算多。
但在當下的初唐之時,在印刷術剛剛發明還沒有打開的時候,卻是驚人創舉。
第一期的內容差不多都擬好了,總共就是一萬字左右,分成了三十二版,其實就是三十二篇文章,多的一篇五六百字,少的一篇才一二百字。
而做為小說連載的封神榜,則採用的是夾頁的形式,不占用版面,甚至不和新聞報各版裝訂成冊,而是單獨附在後面。
這樣做一來是因為連載一期得萬字內容,那嚴重影響到原來的版面,二來採用單獨的形式,有利於那些報紙讀者自己集結裝訂成冊。
一期萬字,一月三期的連載就有三萬字,可以裝訂成一冊收藏起來了。
玉瀨招來的編輯都是些年輕士子,且基本上都是些庶族寒門子弟,這些人多是來自天下各地進京科舉的士人,但是長安年年科舉,可想中舉卻不容易。
沒有門第,沒有名聲,有時就算有才氣可也難中。
畢竟眼下的科舉,以明經為主,而明經就要求對九經相當的熟悉,特別是對九經的理解,那更不容易。明經這塊,士族子弟最有優勢,因為他們打小就有條件學習九經,而且家裡不但有九經書籍,甚至他們各家基本上還都收藏有不少歷代先賢對九經的注釋。
比如朝廷這次準備印刷的五經正義,其實就是從各大世族手裡收集的各種五經注釋版權,然後經過整理挑選而成的。
士族子弟有條件,有學術氛圍,但寒門子弟能夠讀的起書就不錯了,一般機會下抄讀經書都不容易,更別說想得到那些經書的各種注釋版本,因此在科舉的明經科考試里,寒門子弟其實天然就占下風,更別說這年頭開卷考試,對門第的要求很高。往往就算考的好,但也沒用,因為考試不以成績為主。
至於進士科倒是以策問、詩賦為主,可是進士科一年也錄不了幾個人,對於每年大量進京的寒門庶子來說,那真是千軍萬馬獨木橋。
滿懷夢想來到長安,卻無法中舉,這對於很多士子來說,是個嚴重的打擊,他們捨不得離開長安,總希望著繼續留在長安,有一天能夠得到哪位權貴高官的賞識舉薦,能夠科舉中第。
但居長安,大不易。
想在長安生活,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長安是高消費的大都市,吃住都不便宜。許多士子於是寄住在寺院、道觀里,以抄經來維持生活開銷。
玉瀨招來的這批人,年紀大的已經有五十多歲了,有些人甚至是在武德年間就已經進京趕考,一恍就蹉跎了三十餘年。
就算是年輕的士子,也基本上是在長安逗留了三年以上。
這些人里,也並不全是才子。
李逍與他們做了些簡短的交流,發現其中讀書讀傻的人不少,也有些還挺有靈氣的,可惜他們都比較混的差。
看他們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雖然勉強齊整,可還是帶著幾分落魄書生的味道。
李逍其實也不需要什麼大才子。
報社編輯嘛,又不是招作者,現在草創階段,編輯們倒多是做些校對、審稿的工作。
至於組稿和方向問題,這是李逍把握的。
也許以後,李逍會把報紙交給下面,但現在還是自己把關更放心。
「做為我們長安新聞報的編輯,大家以後可以就住在這裡,這裡房間很多,大家每人一間。另外吃也就在這裡。」
包吃包住,這是基本條件。
另外李逍開出了每月五貫錢的月薪,可以說這個待遇不算低了,五貫錢在長安生活不容易,但起碼是能夠立足的。
而且李逍也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