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七節 貿易的討論(三)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而荷蘭也在英荷大戰中失敗最終步向衰退。

    越南南北朝,北朝要進行港口貿易同樣需要交納1000兩每年。南朝開放了一個城市專給華人貿易。越南南北朝都自號小中華,卻南北各自找了洋人當撐腰的:北朝得到荷蘭人的支持,南朝則是葡萄牙人。

    英國人作為後起之秀,雖然來得晚了,在這一帶沒有找到立足點,卻時時刻刻都想打入這一市場。

    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民族的,這些亂七八糟的因素糾纏在一起,使得整個東亞-東南亞海域成了達爾文式的叢林。

    穿越者固然船堅炮利,奈何人丁稀少,特別是缺少船隻和水手,地理環境也不算有利,暫時還沒有資格參加這一海上大狂歡。利用那些強大的海商集團的現成網絡進行銷售成了唯一的選擇。

    「中國商品在東南亞很受歡迎,本來是絕好的賺錢路線,而且東南亞的許多特產也是我們需要的。」鍾利時不無遺憾的說,「現在我們撈不到絲綢、茶葉和瓷器的出口權,賣鏡子也不錯。我記得中國銅鏡過去就是傳統的出口商品。」

    「貿易談得這麼熱烈,進口出口的,但是船呢?」李海平繼續置疑。

    「運力不足啊。」文德嗣嘆息。


    穿越者眼下的狀況有點象ri本,臨高本身出產的工礦原料很少,穿越者銷售的商品、重要的工業原料都依賴船隻進出口。不僅如此,即使是從鹽場村到百仞城的食鹽運輸――雖然穿越眾修通了兩地之間的簡易公路,但是因為缺少畜力和車輛,大宗的海鹽製品還是用船隻運輸到博鋪進行轉運。

    這使得穿越眾對船隻的依賴xing很大。自從百圖村攻略行動之後,穿越集團的船隊保有量一下子突飛猛進。此時已經擁有70噸級的雙桅海船3艘,分別是「登瀛洲」、「伏波」、「通濟」,2艘40噸級單桅船和十幾艘小型的船隻。這些船里除了「伏波」是按戰艦裝備的之外,其他都是用作運輸船的。5艘大中型船隻中除了伏波因為有武裝,不宜進入廣州港之外,全都是專跑廣州航線的,運來了大量工業部門急需的物資。問題是運送的速度依然趕不上工業部門的需求。帆船速度慢,運載量又偏小。海上力量部有心想擴大船隊的規模,奈何水手問題一直困擾他們――幾大海上集團準備決一死戰的前景使得水手奇缺,不管是劉香、鄭芝龍、諸彩老,甚至大明的地方官,到處都在招募沿海的漁民和有出海經驗的人。穿越集團顯然不大被老百姓看好。

    「我們還是希望能夠造大船,最好是造有動力的船隻。」李海平說,「不說太大的船,起碼也得是個載重噸二三百的吧?有動力的話,速度就快很多了,而且對水手的需求也會少很多。登瀛洲就比其他幾艘船都快,要不是老是沒柴油的話――」

    「文總,不是計委已經批准建造一條雙桅縱帆船了嗎?這種船應該有200噸吧?水手只要10個人。」

    「造船哪有這麼簡單。很多設備都沒影子。要造船,先得把船廠的設備配套完成了。」文德嗣也為這事頭疼:造船畢竟不是造船模,當年瑞典人複製哥德堡號前後歷時將近十年,一大半時間都是在考據當時的造船工藝。這還是在瑞典人資料齊全的前提下。

    「這事我們抓緊,先把船廠配套完成了。你需要什麼開個單子,一會我們和機械部門單獨開會解決。」

    「至於發動機的問題。」王洛賓說,「我覺得不管是蒸汽機還是自製單缸柴油機,對我們的工業能力來說都不是問題。特別是單缸柴油機,不僅可以作為船用發動機,還可以滿足很多方面,比如農業上用來牽引小型農機具、抽水甚至作為短途運輸工具的原動機都能用。燃料也好解決。就算沒柴油,先用植物油或者煤氣也湊合了。」

    單缸柴油機的製造技術是內燃機中最簡單的。最早問世的內燃機就是柴油機,而且早期的柴油機燒得也不是柴油而是植物油。

    吳南海馬上支持:「這個好,我這裡好多小型的農業機械,都苦於沒有動力機用不了。」

    王洛賓繼續道:「我們自己製造的單缸柴油機雖然暫時在功率不可能常柴貨相比,但是一般運用足夠了,電力不足的話工業設備也可以用這個來驅動。早期的工廠設備都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娛樂帝國系統  仙府種田  仙都  神級插班生  帶着農場混異界  
同類最熱
搜"臨高啟明"
360搜"臨高啟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