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一步徹底地改進了日本海軍的戰略思路。在此前20年間日本海軍一直是馬漢海權理論的信徒,據此制定了一個漸減邀擊作戰:以輕型水面艦艇,潛艇以及岸基航空兵在美國海軍艦隊橫跨太平洋過程中不斷將其削弱,最後由日本海軍主力在北菲律賓海——約在馬里亞納群島與琉球群島之間的一次「決戰」中,以戰列艦對戰列艦的傳統戰列炮擊戰法將美國海軍全數消滅。
山本五十六敏銳地指出這種計劃即使是在日本自己的兵棋推演中也重未成功過,並指出美國真正的戰略優勢在於國內生產能力的強大。山本五十六建議與其冀望於先削弱再決戰的防禦性計劃,倒不如主動進攻。
日本人看來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威爾德」到底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有價值的情報了,當天夜裡,甚至還沒有等到清水動,王維屹便被一大群日本士兵帶到了日本首相官邸。
在這裡,幾乎所有日本的當權者全部匯集:
日本首相兼陸軍相東條英機大將、海軍相島田繁太郎大將、海軍聯合艦隊兼第一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將......
「熊」所不惜暴露自己,並以自己和兒子生命為代價帶來的情報,已經迅速引起了日本最高層的注意。
「熊」是日本的一張王牌,日本的這些高層知道這份情報如果不重要,那麼這個潛伏了整整二十年的間諜是不會如此做的。
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下。
在中國戰場的戰事不順,沒有達到之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設想,並且損失慘重的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經濟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石油日本的飛機無法升天,艦艇無法在海中行駛,日本就無法繼續對外擴張。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南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於向美英荷三國宣戰。
而這個時候機會到了......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全面爆發。與美談判不成的日本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7月2日,東條英機參加御前會議。在其鼓動之下,最終商討確定了《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綱要》,準備為「南進」不惜與英美開戰。因為東條英機認為「在中國駐軍對陸軍是生死攸關的問題」,絕對「不能妥協」;「如果完全屈從於美國的主張,中國事變的成果就將毀於一旦,滿洲也將難保,朝鮮的統治也將陷於危機」。
此時,首相近衛文麿仍沒有勇氣直接與美國衝突,而要求陸相東條對重大決策應「謹慎」行事。東條英機則頗為不屑地說:「有些時候。我們也要有勇氣去做點非凡的事情——像從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樣,兩眼一閉就行了。」東條英機還叫囂:「關於撤軍,我半點讓步也不做!」如果撤軍就意味著「美國把日本打敗了——這是日本帝國歷史上的恥辱」!
近衛文麿這個貴族臨陣退縮,於1941年10月16日宣布內閣總辭職。近衛內閣總辭職的第二天,經重臣會議提名東條組閣獲得通過。選中他不是因為他孚重望。或者他是個侵略主義者,而是他對軍事紀律具有獻身精神,人們認為他在危難時機能控制魯莽的軍隊,並且忠於皇室,精力充沛。
1941年11月17日下午,天皇召見東條英機,晉升其為大將。誥命他以現役軍官身份擔任首相出面組閣,並身兼陸相。這使他的地位比前幾任鞏固的多,當時處在戰爭邊緣的日本需要一個趟地雷的傻瓜作招牌,日本人選擇了東條英機。東條也自覺的踏上了這一步。1941年11月18日,東條內閣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發動戰爭的集權「內閣」,東條英機一人身兼陸相、內相。以後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等職,集各種大權於一身。在就職聲明中。這個戰爭狂人叫囂「完成支那事變,確立『大東亞共榮圈』」是帝國之國策,要在「皇威之下,舉國一致,為完成聖業而邁進」。
強硬的戰爭內閣已經成立,但是否立刻發動一場太平洋戰爭,在日本內部仍是爭執不下。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