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律賓的呂宋島經商,發現了紅薯,意識到了紅薯的巨大價值,當時西班牙殖民者對紅薯管制很嚴,禁止外人攜帶離開,陳振龍冒著生命危險,將紅薯藏在馬肚子裡才將紅薯帶回了中國。
所以這個時候中國其實是已經有了紅薯的,那為什麼紅薯沒能快速地在全國推廣種植呢?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外來物種都比較排斥,所以紅薯也被叫做「番薯」,意思是從蠻番之地來的,另外就是紅薯的口感也遠不如大米和麵粉,吃多了會有脹氣、泛酸的不良反應,說直白點吃多了容易放屁,這一點大家都應該有體會,而明朝人哪怕是普通老百姓也是好面子的,大庭廣眾放臭屁可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所以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也不高。
加上此時小冰河氣候的影響還沒那麼明顯,糧食短缺的壓力還沒那麼大,只有極個別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了紅薯的作用,大力推廣,卻仍然收效不大,一直沒能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而等到崇禎年間,小冰河氣候的影響越來越大,全國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個時候推廣紅薯種植已經來不及了。
想到這裡,郭致遠不由瞟了一旁的徐光啟一眼,歷史上徐光啟正是當時中國少數意識到了紅薯的巨大作用的有識之士,他眾多的歷史功績中就有推廣番薯種植這一條,在他的《農政全書》裡就專門記載了種植番薯、玉米等外來農作物的相關知識,為了推廣紅薯種植,他還專門寫了《甘薯疏》,可惜他當時受到當權者的排擠,他的意見也沒有得到重視,也挽救不了明朝滅亡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