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手握著戰場上最恐怖的打擊力量,在瞬息萬遍的戰場上,騎兵能否抓住對方破綻,發起致命一擊,往往能夠改變戰爭的進程。
因此,這需要騎兵將領,有極強的洞察力,同時也要果敢,能夠抓住戰機。
李元胤見周軍修築工事,立時便率領三千騎兵,奔馳過河,衝上河灘,殺散了周軍步軍。
吳三桂的命令被左右兩翼打斷,這時,趙銘率領大軍,已經壓上來。
看著那起伏的刺刀叢林,這可能是吳三桂從征以來,見過最大規模的火槍步軍,聲勢極為駭人。
「騎兵出擊!」吳三桂沒與任何人商議,便果斷下達了軍令。
近二十萬周軍,地處汜水、京水之間的狹窄區域,明軍從南面壓來,每前進一步,周軍馬軍的活動區域,就被壓縮了一步。
戰場決勝的關鍵,在於南線主力間的對決,吳三桂堅持自己的判斷,所以不受兩翼明軍進攻的干擾,果斷的下達了軍令。
令旗揮動,號角聲驟起,周軍鐵騎緩緩出陣,逐漸提起了速度。
此時,明軍大纛旗下,趙銘抬起右手,大纛禁止,十萬大軍立刻停下腳步,原地列陣。
層層疊疊的火槍手,列成橫陣,有條不絮的在陣前,放置拒馬樁、大車,推出火箭和火炮。
三千騎兵則遊走於陣前,護衛著列陣的明軍步軍,而當周軍騎兵逐漸提起速度,向明軍大陣撲來,陣前的明軍騎兵,卻沒有迎擊,而是拔馬向陣線兩翼撤退。
殺來的周軍騎兵鐵蹄滾滾,足有三萬之數,是明軍騎兵的十倍不止,明軍騎兵自然不是敵手,見步軍列陣完畢,立刻就退回了陣中。
這時,清軍騎兵已經提起了速度,萬蹄踐踏大地,直撲明軍橫陣而來,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貫穿明陣,直撲趙銘的大纛旗。
如果被周軍得逞,那趙銘就真是千里送人頭,十餘萬大軍,即便不全軍覆滅,也基本完蛋了。
如此一來,明周之間的格局,各能瞬間逆轉。
不過,趙雜毛所向披靡,罕有敗績的傳聞,豈是空穴來風?
趙銘在中軍,看著周軍騎兵,萬騎奔涌,以泰山壓頂之勢滾滾而來,眼睛都沒眨一下,而是一揮手,橫陣之後,數萬明軍已經變成數十個龐大的空心陣群,等待吳三桂來攻。
(感謝益都生員的打賞,下章晚上十點左右更新,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推廣。)